
力挽狂澜
- 拼音 : [lì wǎn kuáng lán ]
- 首字母 : LWKL
- 翻译繁体 : 力挽狂瀾
- 翻译英语 :
- 翻译日文 :
- 翻译韩语 :
基本解释
比喻尽力挽回危险的局势。唐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障百川而东之,回狂澜于既倒。”挽:拉。狂澜:汹涌的大浪。
来源
语法
相关包含成语
成语"力挽狂澜"逐字解释参考
〈名〉
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耒形,有柄有尖,用以翻地。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。“力”是汉字部首之一。本义:体力,力气)
同本义
力,筋也。像人筋之形。——《说文》。筋下曰:肉之力也。二篆为转注。筋者其体,力者其用也。
其行之以货力。——《礼记·礼运》。注:“筋骸强者也。”
力农数耘。——《汉书·食货志》。注:“谓勤作之 >>点击详情页
〈动〉
(形声。从手,免声。古字从“车”,免声。本义:牵引;拉)
同本义
挽,引也。——《小尔雅·广诂》
輓,引之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輓,輓车也。——《广韵》
或輓之,或推之。——《左传·襄公十四年》。注:“前牵曰輓。”
娄敬脱輓辂。——《史记·刘敬传》
转粟輓输以为之备。——《汉书·韩安国传 >>点击详情页
〈形〉
(形声。本义:狗发疯)
同本义。也指狗发疯
狂,狾犬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值狂犬之暴怒,加楚害于微躯。——三国魏· 阮籍《鸠赋》
又如:狂犬(凶猛的狗)
引申指“人的精神失常”,“疯癫”
狂夫瞿瞿。——《诗·齐风·东方未明》
狂走者累日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柳河东集》
漫 >>点击详情页
〈名〉
(形声。从水,阑( lán)声。本义:大波浪)
同本义
澜,大波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大波为澜,小波为沦。——《尔雅》
天下安澜。——《四子讲德论》
观水有术,必观其澜。——《孟子·尽心上》
回狂澜于既倒。——韩愈《进学解》
至若春和景明,波澜不惊。——《岳阳楼记》
又如: >>点击详情页